师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院新闻 > 正文

一院一特色丨体育学院特色与育人成果展示

发布日期:2025-07-09    作者:     来源: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威廉希尔williamhill唯一中文官方网站以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目标,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扎实做好迎评自建工作,全方位展现各学院特色与育人成果,教务处推出“一院一特色”系列报道,聚焦各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与丰硕成果,彰显教育教学特色亮点,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体育学院“343”综合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建构

学院简介

体育学院始建于1984年,现设有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舞蹈表演(体育舞蹈与健美操)四个本科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24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学院教师队伍经验丰富,现有专任教师共计5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博士10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2人,“双师型教师”20余人,国家级、一级裁判员、教练员12人。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累计发表专业核心期刊40余篇,专著6部。建有中国武术培训基地、全国围棋师资培训试点单位、河北省武术研究基地、河北省武术电化教育传播基地、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等科研平台。

一、“343”综合育人体系的逻辑架构

体育学院依托沧州传统武术文化和威廉希尔williamhill唯一中文官方网站“七色”文化育人体系,凝练了鲜明的“以体育人、以武强技、以文铸魂、融合发展”的办学特色,基本形成了3个服务面向、4个基础支撑、3个特色融合的“343”综合育人体系。

(一)3个服务面向相互依托

面向国家战略实施:体育学院以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引,将学院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式,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面向社会需求落实:体育学院牢固树立成果导向(OBE)的人才培养理念,采用“构思-设计-实现-运行”(CDIO)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三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面向学生个体发展:体育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和专业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4个基础支撑相互协作

党建服务“领方向”:学院坚持不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同时,积极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名师课程“搭平台”:体育学院现有教师51人,拥有由省三三三人才、省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等组成的教师团队。在科研方面,近年来获批教育部青年课题4项、省社科基金课题2项,以及省教育厅教研教改、省体育局规划等多项课题,出版著作6部。在课程建设方面,篮球、体能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等课程入选校一流本科课程,体操、田径、运动生理学、艺术概论等课程入选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教研应用“聚资源”:通过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与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省市体育局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依托“姚基金”“小蓝帽在行动”等志愿活动,服务学生专业实践;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先后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和考研率亦逐年提升。

实训竞赛“强筋骨”:学院建有中国武术培训基地、全国围棋师资培训试点单位、国家武术段位培训及一级考核单位等实训平台;同时,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全国大学生体育舞蹈、健美操锦标赛、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河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等赛事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了专业技能水平的稳定提高。

(三)3个特色融合相互促进

体与教共融,强本拓新展愿景:体育学院结合学科特点,开辟了对外体育表演、企事业单位运动竞赛组织与裁判、体育运动技能培训、体育文化传播、体质健康监测与咨询等一系列体教融合渠道。

体与艺共生,双向衔接育新人:学院从体育与艺术融合点入手,通过学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突破学科边界的限制,创新多种体育和艺术结合形式,培养了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

武与舞共现,精准赋能强本领:学院依托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舞蹈表演专业学科基础,逐渐形成了“武舞融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二、办学特色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成效

(一)以体育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以OBE理念为指导,课程设置涵盖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表演等多个专业领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二)以武强技,积极传承创新武术文化

依托沧州传统武术文化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八极、劈挂等沧州传统武术课程,以及武术套路、武术散打、武术搏击等现代武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武术技能和武术素养。同时,借助国际武术节、举办武术讲座、开展武术进校园等活动,向社会各界传播武术文化。

(三)以文铸魂,加强思政文化素养培养

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注重思政元素与文化素养的协同培育,提升了学生的政治视野和文化自信。

三、优秀学子

张然,2020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中共党员。本科阶段曾担任2020届学生会劳动部部长,在校期间学业成绩名列前茅,并获得学业奖学金、优秀毕业论文等多个奖项。2020年,考入天津体育学院,攻读体育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期间主动申请援疆支教,先后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志愿者。学业方面,成功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顺利通过英语六级考试,获取国家奖学金等多个奖项。2023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攻读体育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期间接续发表多篇核心论文,受邀全国学术会议作专题报告,多次获取学校奖学金。

王潇冰,2024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中共党员,2020级体育教育本科一班团支书、体育学院团总支学生副书记等职务,在校期间多次参与策划院、校两级大型活动,先后获得“五四优秀共青团干部”“十大校园之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毕业后成功考取邢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岗位。

王海辰,2022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中共党员,现任沧州市民族中学教师,兼任政教处学生管理工作。在校期间,担任班长和院学生会主席,具有出色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工作以来,先后荣获沧州市教学基本功一等奖、沧州市心理健康优质课一等奖、体育优质课二等奖及新华区优秀教练员等奖项。

刘佳祺,体育学院2023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中共党员,该同学在校期间综合表现优异,学业成绩位列专业前3%,连续三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省级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毕业后通过校招考入秦皇岛市抚宁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成为一名体育教师,连续两年带领学生获秦皇岛市高中生排球第三名。


上一篇:一院一特色丨经济管理学院特色与育人成果展示

下一篇:一院一特色丨齐越传媒学院特色与育人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