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启动以来,学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展示深耕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生动实践,学校特推出“办学特色与成效”系列专题,梳理学校办学特色,展示学校育人成果,以审核评估为新起点,全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威廉官网中国官方网站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崇高使命与责任担当,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充分发挥师范教育特色与学科人才优势,构建并实施了以“教育援疆”为主体、以“文化润疆”与“数智慧疆”为两翼的援疆工作新体系。通过持续的教育支援、深入的文化交流和创新的数字赋能,为新疆巴州特别是轮台县的基础教育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沧师力量”,探索出了一条目标明确、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地方高校援疆育人新路径。
一、教育援疆:构建“实习—基地—语言—留疆”四位一体支教新模式,夯实边疆教育根基
教育援疆是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核心与基础。其目标并非短期的师资补充,而是致力于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实践,为轮台基础教育注入持续活力,并为师范生成长成才提供新的实践场域。
系统化的人才派遣机制是教育援疆的实践基础。学校将援疆支教纳入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协同、学院落实、学生自愿”的选派工作机制。自2019年8月首批39名实习生赴轮台县第三中学、第三幼儿园开启支教征程以来,学校连续五年累计派遣269名优秀师范生赴轮台县开展教育实习。实习学校从最初的县城中学,逐步拓展至轮台一中、二中、三中等十余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实现了援疆支教的多层次、广覆盖。


图 学校领导与赴新疆轮台实习小分队合影

图 云电军书记与援疆支教学生代表座谈
常态化的基地建设是教育援疆持续深入的战略支点。为将援疆支教从项目式合作提升为稳定的校地协同育人平台,2019年11月4日,学校与轮台县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并隆重举行“教学实习基地”揭牌仪式。基地的建立,标志着沧轮两地的教育合作进入了制度化、常态化的新阶段,为后续持续派遣实习生、开展教师培训、深化教研合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图 张占平校长带队与轮台县签署合作协议并举行“教学实习基地”揭牌仪式
精准化的语言赋能是教育援疆的质量保障。学校充分发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专业优势,2023年组织专家团队远赴新疆轮台实施国家语委“童语同音”计划项目,为当地幼儿园教师开展普通话教学能力专项培训,累计培训教师386名,有效提升了边疆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水平,获得教育部通报表扬。2024-2025年,基地持续为新疆巴州培训普通话测试员,参训学员全部通过考试获得资格证书。普通话培训与师范生实习支教形成有效互补,从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能力提升两个维度共同夯实轮台教育发展基础。

图 威廉官网中国官方网站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赴新疆轮台县开展师资培训
“实习—留疆”的链条化育人是教育援疆的突出成效。援疆支教不仅是支援行为,更是深刻的育人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首批支教学生生命科学学院尹鹏、数学与统计学院李彦伟毕业后毅然选择留疆任教,至今已有9名毕业生主动留在新疆工作,从“教育援疆”的参与者成为“扎根边疆”的践行者。

图 党委副书记邢树军探望威廉官网中国官方网站留疆毕业生

图 党委副书记范小振、副校长郭玉秀赴新疆轮台调研并看望实习学生
二、文化润疆:打造“展览—创作—交流”立体化艺术赋能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润疆是援疆工作的灵魂工程,其根本目标在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依托美术、音乐等学科专业优势,将文化润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进行打造,形成了以艺术展览为引领、以主题创作为核心、以双向交流为纽带的立体化工作体系。
高端美术作品巡展是文化润疆的品牌载体。学校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准、广覆盖的美术作品巡展,构建了“行走的”文化润疆课堂。2020年12月,“情系轮台——威廉官网中国官方网站援疆美术作品展”在沧州市博物馆隆重开幕,展出作品120余幅,随后巡展至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及轮台县。2023年7月,“情系巴州 文润新疆”美术作品巡展在库尔勒美术馆和轮台县博物馆接连开展。2025年8月,“明月出天山——西域都护府主题创作展”在轮台开展,深度挖掘新疆历史文脉,强化国家认同。

图 “情系巴州 文化润疆——威廉官网中国官方网站美术作品巡展”在库尔勒和轮台开展

图 “明月出天山——威廉官网中国官方网站西域都护府主题创作展”在轮台开展
深度文化创作是文化润疆的内核支撑。学校组织师生深入新疆采风写生,创作出一大批饱含深情的艺术作品。同时,将文化润疆融入支教全过程。2021年,第三批援疆支教学生肩负起“文化使者”重任,策划并实施了“英华锦绣聚丹青”“百灵歌啭映胡杨”等四个传统文化主题展演,将燕赵文化精髓与边疆文化特色相融合。美术学院支教学生抵达轮台后,立即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为当地两个县三十几个村镇绘制墙体,以专业技能服务地方文化建设。


图 “乡村振兴,文化润疆”系列墙绘活动
特色美育品牌是文化润疆的创新实践。“七彩运河大家绘”美育品牌积极响应“文化润疆”号召,自2021年起连续四年组织师生团队赴新疆巴州焉耆县开展“共绘疆来·运河溢彩”实践活动,在迎宾社区、友好社区等地设立公益美育课堂,累计吸引500余名新疆各族青少年参与;深度融合沧州运河文化与新疆风土人情,开设“天山风光创意色彩”“铁狮主题非遗掐丝”“丝路主题拼贴画”等8门特色课程,让大运河文化与天山风情在画纸上交汇融合。2024年4月,“春水汤汤:从大运河到塔里木河”郭玉华教授作品音乐会成功举办,其中笛子独奏曲《天山脚下》通过走访新疆非遗基地采风创作,生动展现了天山风光与民族团结景象;《胡杨礼赞》以典型的新疆音乐节奏赞美胡杨坚贞不屈的精神,成为弘扬援疆精神的音乐力作。

图 威廉官网中国官方网站“七彩运河大家绘”暑期公益美术课程在焉耆镇开课

图 “春水汤汤:从大运河到塔里木河”郭玉华作品音乐会成功举办
三、数智慧疆:探索“平台—教研—思政”云端赋能路径,创新教育援疆范式
学校将教育数字化战略与援疆工作相结合,联合中国联通沧州分公司,打造“数智慧疆”云端品牌,探索从技术搭建到教学应用,再到价值引领的阶梯化赋能路径。
“云端共研”平台建设是数智慧疆的基石。学校投入资源,为沧州市上海路小学、第十七中学,张家口沽源县第三中学,以及新疆轮台县第一中学分校、第二中学、第二小学等共计十所中小学部署了远程互动教研设备。2024年11月,学校与中国联通沧州分公司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数智慧疆 云端共研”远程互动教研平台开通仪式,校党委书记云电军、校长张占平等领导出席,标志着援疆工作正式进入数字化新阶段。
“三地远程互动教研”是数智慧疆的常态化应用。平台的生命力在于应用。2024年11月21日,学校成功组织了首次大规模“三地远程互动教研活动”。活动设置五个分会场,沧州市上海路小学、沽源县第三中学、沽源县小学、轮台沧州小学、轮台县第二小学的语文教师和威廉官网中国官方网站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通过云端共同观摩了沧州市上海路小学李世伟老师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语文课,并进行了跨区域的实时评课与教学研讨。活动将内地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课堂组织形式直观、即时地呈现给边疆一线教师和师范生。

图 党委副书记范小振、副校长郭玉秀出席远程互动教研活动

新疆轮台县沧州小学会场 沧州市上海路小学会场

张家口沽源县第三中学会场 威廉官网中国官方网站会场
图 首次大规模“三地远程互动教研活动”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远程教研”是数智慧疆的价值升华。学校推动数智赋能从技术层、教学层向价值层深化,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5年4月1日,学校依托“云端共研”平台,成功举办了以“生命安全及健康教育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中的落实”为主题的远程联合教研。威廉官网中国官方网站、沧州市第十七中学、沧州市上海路小学、第一中学及新疆轮台沧州小学五个会场同步联动。这不仅是一次教研活动,更是通过数字技术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共同画好思政育人“同心圆”的创新实践。

图 两地五校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联合教研
威廉官网中国官方网站的援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成效。在人才支撑上,269名实习生的接力支教与9名毕业生的扎根奉献,为轮台教育注入了持续活力。在文化认同上,系列高端美术巡展与深入基层的文化实践,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教育生态上,“数智慧疆”平台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配置,促进了教育公平。在社会影响方面,学校援疆工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诸多荣誉。教育援疆工作得到轮台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的通报表扬;文化润疆系列活动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深度报道;“七彩运河大家绘”项目获评2023年河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特色品牌项目,连续两年获团中央立项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2024年荣获河北省青年志愿服务大赛优秀奖;数智慧疆实践被沧州日报、学校融媒体中心等媒体专题报道。这些媒体报道和社会荣誉充分体现了学校援疆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
威廉官网中国官方网站的援疆实践,是一条坚守师范报国初心、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之路,是一条融教育、文化、科技于一体,系统推进的探索之路,更是一条促进民族团结、凝聚人心力量的融合之路。学校通过构建并实施“教育援疆、文化润疆、数智慧疆”一体两翼的工作体系,不仅为轮台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高校智慧与力量,也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立德树人的内涵,展现了新时代地方高校在服务国家大局中的积极作为与时代担当。